1、一、舞字的偏旁部首是夕,舞字的结构是上下结构,总笔画是14画。
(相关资料图)
2、二、基本释义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
3、舞技。
4、舞姿。
5、舞会。
6、舞剑。
7、舞女。
8、舞曲。
9、舞台。
10、2、耍弄:舞弊。
11、舞文弄墨。
12、三、舞字的组词有舞动鼓舞飞舞舞姿舞蹈舞女独舞乐舞舞台舞弄舞场伴舞歌舞跳舞等。
13、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二、字源解说文言版《说文解字》:舞,乐也。
14、用足相背,从舛,无声。
15、白话版《说文解字》:舞,快乐地活动手足。
16、“舛”用两足相背的形象,表示众人一起踢踏跳跃。
17、三、相关组词舞动[wǔ dòng]挥舞;摇摆:~双刀。
18、柳枝在春风中~。
19、2、舞蹈[wǔ dǎo]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过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和造型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20、起源于劳动。
21、3、舞弄[wǔ nòng]挥舞耍弄;挥舞着手中的东西玩儿:~棍棒。
22、4、挥舞[huī wǔ]举起手臂(连同拿着的东西)摇动:孩子们~着鲜花欢呼。
23、5、舞池[wǔ chí]供跳交谊舞用的地方,多在舞厅的中心,比休息的地方略低,所以叫舞池。
24、一、“舞”的偏旁部首是夕,拼音wǔ。
25、二、释义: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蹈。
26、~技。
27、~姿。
28、~会。
29、~剑。
30、~女。
31、~曲。
32、~台。
33、2、耍弄:~弊。
34、~文弄墨。
35、三、字源解说:“无”与“舞”同源,至篆文分化。
36、“无”与“舞”,甲骨文像一个人两手挥动花枝。
37、造字本义:动词,在祭祀仪式上手挥花枝又唱又跳。
38、隶书变形较大,人形、手形消失。
39、舞蹈是肢体运动造型艺术,挥手作姿叫“舞”,辟腿跺踢叫“蹈”*。
40、文言版《说文解字》:舞,乐也。
41、用足相背,从舛,无声。
42、,古文舞从羽亡。
43、白话版《说文解字》:舞,快乐地活动手足。
44、“舛”用两足相背的形象,表示众人一起踢踏跳跃。
45、字形采用“舛”作边旁,采用“无”作声旁。
46、,这是古文写法的“舞”字,字形采用“羽、亡”会义,表示头戴羽饰,祭祀舞蹈,悼念亡灵。
47、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二、相关组词:舞动[wǔ dòng]挥舞;摇摆:~双刀。
48、柳枝在春风中~。
49、2、鼓舞[gǔ wǔ]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人心。
50、~士气。
51、3、飞舞[fēi wǔ]像跳舞似地在空中飞:雪花~。
52、蝴蝶在花丛中~。
53、4、舞姿[wǔ zī]舞蹈的姿态:~翩翩。
54、5、舞蹈[wǔ dǎo]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过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和造型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55、起源于劳动。
5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舞是:夕。
57、“舞”的基本释义:1.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
58、2.耍弄。
59、莺歌燕舞[ yīng gē yàn wǔ ]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
60、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
61、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62、出处:宋·苏轼《报锦亭》:“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63、”眉飞色舞[ méi fēi sè wǔ ]色:脸色。
64、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65、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五乡绅一听此言;不禁眉飞色舞。
66、”龙飞凤舞[ lóng fēi fèng wǔ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67、出处: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68、”载歌载舞[ zài gē zài wǔ ]边唱歌,边跳舞。
69、形容尽情欢乐。
70、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71、”徇私舞弊[ xùn sī wǔ bì ]徇:曲从;舞:舞弄,耍花样。
72、 为了私人关系而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
73、出处:明·施耐庵《水浒》:“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作弊;克减酒肉。
74、”简体部首:夕舞拼音:wǔ 简体部首:夕,部外笔画:11,总笔画:14。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